新聞學

排名:關注排名 53 開設: 同等學力  

簡介:新聞學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 [詳情]

開設院校:3

招生簡章:7

學費區間:2.2~4萬

守正創新 繼往開來 努力推進新時代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

  非全日制研究生網訊:新時代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面臨著難得機遇和重大挑戰,需要我們堅持守正創新,繼往開來,去迎接新發展,走向新輝煌,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理論自信和學術自信。

  一、當前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的形勢——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取得顯著進步,進入歷史最好機遇期

  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自1997年正式被國家確定為一級學科以來,歷經20多年的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逐漸成為顯學。

  新聞學的發展進步得益于黨和國家的重視和扶持。在我國,新聞學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有著很高的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通過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把新聞學科作為國家重點扶持建設的9大學科之一,并將其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新聞學科建設給予很大期待,提出很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把新聞學列為需要加快建設的、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11個重要學科之一,大大提升了新聞學的學科地位,使我國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建設步入歷史上最好的機遇期。

  近些年,中宣部和教育部把新聞學院作為“部校共建”的學院,把新聞傳播卓越人才培養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在我國,辦新聞與傳播教育如果不重視新聞學科就難以入主流,難以成氣候。新聞學成為辦好新聞教育,搞好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的根基。以新聞學為立學之本、立院之本,成為許多新聞院校的共識。

  前些日子清華大學停招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一事引發了一場爭論,也引發了一些人對新聞學學科發展前景的擔憂。有人因此問“新聞無學論”是否會“死灰復燃”“卷土重來”。我想,“新聞有學”已成定論,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對此,我們要明辨是非,堅定信心,要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學增強理論自信、學術自信和思想定力,要做到不彷徨,不動搖,不隨波逐流。

  (二)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面臨重大挑戰,需要及時有效應對

  從宏觀層面看,當前面對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我國傳媒業,以及新聞學與傳播學都面臨重大挑戰,需要及時有效應對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透露出了許多重要信息,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新時代傳播技術更新加速,媒體融合深入推進,新聞領域深化改革、深度創新,實現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因此,我們要及時、有效和全力地應對新時代新聞工作和傳媒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而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研究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如何更好地適應傳播技術創新與媒體融合的大趨勢,服從和服務于解決國家與社會在實現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國際傳播力,以及如何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當前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中亟需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新時代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的路徑——守正與創新

  (一)認清當前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的背景及趨勢

  面對新形勢,我們需要在新時代、新技術、新文科背景下來思考給新聞學傳播學的學科建設問題

  1.新時代:適應新時代、服務新時代

  新時代表現出許多新特征。首先,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巨變和驟變,其復雜性和嚴峻性可謂前所未有,我們需要明確方向,找準定位,迎難而上,順勢而為。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要服從和服務于以下黨和國家的戰略目標: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定國安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咨詢;思考在全球化的新格局、全媒化的新形態和智能化新狀態下,新聞學傳播學如何更好地為維護國家利益、人民福祉、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貢獻我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理論成果。

  2.新技術:運用新技術、發展新技術

  在信息化、媒介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技術進步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核心技術的關鍵性作用日益明顯。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移動媒體將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同時將帶來新聞傳播領域的新變化,也會催生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的新發展。因此,我們要關注并研究新技術對傳媒業發展,對學科建設的作用及影響,要借助新技術來推進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構建能夠反映最新技術進步的新聞學傳播學理論體系和應用模式。

  3.新文科:融入新文科,建設新學科

  近來國家正在實施新文科建設,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使命和任務。新文科之新,在于要滿足新時代全球化、全媒化、智能化的需要;要運用全新技術,推進全方位融合;要實現包括技術融合、文化融合、學科融合在內的跨學科發展,這些都是新文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新文科應該是更宏大、更豐富、更深厚、更實用的學科,我們新聞學傳播學的學科建設也應在全國新文科建設的大背景下努力實現上述目標。

  (二)把握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的路徑和方法

  1.守正繼往,不忘本來

  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學科建設必須遵循的理念。從新聞學角度看,做好“守正”,就是要傳承好中國新聞學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傳統、經驗和基本理念;總結好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歷史經驗和理論成果;闡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和新思想,同時還要借鑒好國外新聞學的專業理念與學術成果。

  從傳播學角度看,要在學習和繼承西方傳播學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堅持以中國國情為基,以社會主義新聞學為本,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魂,實現本土化轉身與定位。

  總之,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應該始終堅持立足中國國情,關注中國問題,滿足中國需要,不能不顧中國國情,無視中國需要?,F在我們有些學術研究僅僅滿足于作“純理論”“純學術”的探討,研究的范疇和內容倒是越來越廣,越來越細,但離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卻越來越遠?!盀槿嗣褡鰧W問,為國家做貢獻”,是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時刻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和恪守的重要原則。

  2.創新開來,面向未來

  在“守正”的基礎上,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要牢牢確立“創新”意識,堅持從理念、路徑和方法上實現全面創新。

  所謂“理念創新”,是指要倡導用開放、多元、發展和全球傳播的理念來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要在促進新聞媒體完成自身使命任務,實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行動目標的過程中,發揮好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理論支撐作用。

  所謂“路徑與方法創新”,是指要從實現全媒化時代信息傳播全程化、全息化、全員化、全效化效果的角度,創新新聞傳播的路徑和方法,為打造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服務,為提升我國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服務,為創新和發展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服務。同時要學習借鑒各種有助于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發展的新原理新方法來創新和發展新聞學與傳播學。

  “守正”是為了“繼往”,“創新”是為了“開來”,我們要堅持在守正前提下的創新,在繼往基礎上的開來。

  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去開創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構建一個能夠真正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反映我國社會主義新聞與傳播工作基本經驗,既具有學術和理論價值,又富有實踐和現實指導意義,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并且能夠與世界同行交流對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理論體系共同奮斗。

上一篇:無

下一篇:南開大學新增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密碼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推薦院校

更多

在線報名

錯誤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彈窗